聯系我們

座機:027-87580888
手機:18971639145
傳真:027-87580883
郵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貴陽市高新區高新技術產業研發生產基地1#西塔樓6層1號

地熱溫泉

山西運城外灘璽園地熱井項目


山西運城外灘璽園地熱井項目
一、項目情況
       山西通達集團擬在鹽湖區4個區塊,特別是外灘璽園區塊進行高品位地熱資源勘查和開發,以實施地熱供暖。鑒于此,2016年山西宇潤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委托我司在項目區開展地熱項目勘查論證工作。通過可行性論證,確定項目區的地熱資源成礦模型,在不同深度下,地熱流體水溫和水量的分布情況,并最終確定地熱井鉆井位置。
二、氣象及水文條件
       運城全年受季風活動影響,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受西伯利亞干冷氣流控制,盛行西北季風,氣候特點為寒冷、干燥;夏季受太平洋暖濕氣流控制,盛行東南季風,氣候特點是高溫、多雨,降雨集中且多暴雨和雷陣雨。年均氣溫13.3℃,一月均溫-2.2℃,七月均溫27.4℃;日照時長2039.5小時;霜凍期為十月下旬至次年四月上旬,無霜期212天。
       多年平均降水量(1956~2005年)為525毫米,降雨年際變化大,最大年份降雨量945.8毫米,發生在1958年,最小305.0毫米,發生在1997年。降水量年內分配極不均勻,冬春較少,占全年20%左右,夏秋季特別集中,約占全年的70%左右;7、8兩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40%左右。受地形及氣候因素的影響,降水量區域分布不均勻,從東南的750毫米向西北遞減至500毫米。
       運城境內有山西最大淡水湖——伍姓湖以及硝池、湯里灘、鴨子池、北門灘等天然湖泊,并建有上馬水庫和苦池水庫。運城屬黃河流域,過境河流有黃河、汾河,境內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5條,汛期為每年6至9月。受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制約,區內河流具有山地型和夏雨型的雙重特征。在河流形態、河道特征方面表現為:溝壑密度大,水系發育;河流坡陡流急,侵蝕切割嚴重。徑流和泥沙的特點:洪水暴漲暴落,含沙量大,年徑流集中于汛期,枯水期徑流小而不穩。
 
三、地層條件
       項目區內主要出露地層有新生界秦川群、泥河灣組、靜樂組、保德組,在項目地南側中條山地區,出露有太古界涑水群。
區域地層名稱符號厚度(m)巖性描述
新生界第四系  Q600粉細砂、中粗砂、粉砂質粘土、粘土等,底部夾薄層白云質泥灰巖,偶見石膏晶體及鈣質半膠結砂巖、泥巖
新生界新近系上新統 N2500-700棕黃色砂質泥巖為主夾較多礫石層
上古生界二疊系上統孫家溝組P2s129下部為一套杏黃綠色泥巖和砂巖,上部黃綠色、紫紅色砂巖與紫紅色泥巖互層
下統石盒子組P1s550下部灰褐色頁巖夾煤線及薄砂巖,上部黃綠色砂巖夾泥巖
石炭系上統山西組C1s57由砂巖、灰巖及煤層組成
下統月門溝群C2y80底部為風化殼含鐵礦,下部為灰色鉛土頁巖,上部頁巖及薄層煤
下古生界奧陶系中統馬家溝組O2m443灰巖與泥灰巖為主
下統冶里組O1y44白云質灰巖夾燧石結核及條帶
寒武系上統崮山組?3g137 
白云巖夾薄板狀泥灰巖
 
中統張夏組?2z144上部以厚層鮞粒灰巖為主,下部以棕紅色頁巖夾泥灰巖為主
下統饅頭組?1m203紫紅色頁巖夾砂巖、灰巖
太古界 
 
 
 涑水群Ar10349 
各種類型的混合巖
 
 

四、區域構造條件

       運城-臨汾斷陷盆地的構造分區,總共分為 5 個區:運城斷陷盆地、峨嵋臺地、稷山-侯馬斷陷盆地、塔兒山隆起帶及臨汾斷陷盆地。

五、地熱模型
       根據對測區出露的巖層及其構造特征、大地構造背景和區域構造樣式的分析,參照鄰區熱礦水已有資料,認為該地區存在一定的地溫異常,根據測區的實際情況結合鄰區的數據,對本區域的地熱賦存情況進行了推算,得到地熱資源成礦模型。

六、勘查結論
       從地層分布與構造演化等分析,及地球物理成果的驗證,此4個區塊的地熱資源成礦條件與外灘首府小區地熱井的成礦條件相同,即深度達到3000m左右時,可遇到新近系(N)熱儲頂板;深度達到4000m時,可遇到溫度更高水量更大更穩定的熱儲層,即奧陶寒武灰巖(O- ?),4500m時到達熱儲底板。運城的年平均氣溫為13.3℃,根據周邊井的情況,可算出項目區的地溫梯度為1.67℃,水量的預估是通過裂隙。
七、成井結果
       通過實施鉆井施工,最終出水溫度70度以上,水量3200立方米/天以上。